最近,曾经点击量过亿的绵阳城市学院“网红食堂”又亮点频出、喜事连连,继11月获得第五届全国团餐大赛(营养健康食堂专项赛)大奖后,又顺利通过了由绵阳卫生健康委员会等五部门组织的2024年四川省营养健康食堂(餐厅)、营养与健康学校试点市级评估验收。这所高校食堂缘何走出高光时刻。近日,我们走进这所高校,从他们的管理体制找到了答案。
抓制度建设:食品安全的“先手棋”
落实安全主体责任。食品安全事关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学校党政会议和安全会议上关注的一个重点,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明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为具体负责人,食品安全员是直接责任人,并签订安全责任书,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食堂与集体用餐卫生管理的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落实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100%,所有商家严格执行《原料采购索证登记》和《食品留样管理制度》等制度,确保有据可查;每学期定期对相关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制度更新及时,有效规避了从业人员和商家打“擦边球”的问题。
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德斌告诉我们,学校商业体肩负着维护校园食品安全、生产安全、消防安全的重任。所以学校在制度建设过程中,他们除了根据法律法规和上级要求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外,还主动结合食品安全保障、消防安全、食品卫生标准等制定规范性的操作要求,用制度的形式“固化”,在操作人员脑子里形成“流程”。同时还邀请相关部门和消防人员做专业指导,通过演练等形式,使相关人员能够快速灵活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进一步提升校内餐饮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应急能力,强化质量把关,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教育培训,食品安全的“主动战”
抓常态化教育。学校把抓好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一环,通过媒体矩阵的宣传教育,将食品安全知识作为主题班会、专题教育内容,辅导员每周必讲必学。同时在餐厅内外制作餐饮文化墙,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食品安全专项活动等,向学生做食品安全卫生知识讲座,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鉴别能力,以全方位、系统性宣传提升经营者责任意识以及师生对校园食品安全的认知。
抓管理人员管控能力。抓理论学习是学校后勤部门每学期开学前的“必修课”,通过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食品安全“两个责任”等法律法规进行解读,有效提升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增强了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推动了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精细化开展。
抓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对从业人员的培训重点围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和“学校食堂食品检查问题清单”等内容进行,从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原料采购验收贮存、食品加工制作过程、食品留样、食品安全事故预防等方面做有针对性的讲解,让从业人员严格遵守操作流程,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在本学期的一次培训会中我们看到,培训专家通过现场互问互答的方式,“零距离”与学校后勤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为他们解答“知识盲区”,并耐心解答关于如何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做好设施设备的清洗、如何更加规范且便利地对食品进行加工储存等问题。学校后厨操作人员纷纷表示,培训不仅进一步掌握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和流程,还对日常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漏洞进行了提醒和弥补,今后一定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加工操作,保障师生的饮食安全。
监督检查:食品安全的“守护神”
法不严则不力,治不严则无获。学校坚持以保障学生生命健康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校园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零容忍”,对学生反映强烈和不法商家进行严打,形成震慑效应,提升师生校园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的信任,增强师生对校园食品安全的信心。
今年8月份,在新生到来之前,学校联合安州校区管委会、保卫处、后勤处等多个部门,对食堂的食品储存、加工流程和卫生状况进行了全面检查,重点关注食品原材料的质量、过期食品的处理及设施的清洁度。同时对两个校区餐厅及商业街的食品经营安全状况、消防设施设备存放情况及健康证更换情况进行了全方位检查。对检查出来的问题拉条挂账,并结合典型案例对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进行了分析,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做到问题不解决不开业,隐患不消除不开火,对检查出来的10余个问题经复检合格后才准予营业,有效保证了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
该校后勤运营处处长丁雪松告诉我们,为确保师生的饮食安全,学校严格落实“日排查、周调度、月管控”的常态化监管,始终坚持四级检查制度,严把了事关食品安全的“九关”。他们始终坚持严格每日检查食材供应商的资质和供货凭证,确保食材来源可靠,并对小吃街和食堂后厨进行食品卫生安全检查。每周对厨房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食品卫生安全、消防设施灭火器、消火栓、烟雾报警器等,每月对在检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动态调整,以确保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