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31012552

攥紧农业“芯片",端稳中国“饭碗”

   2023-05-10 澎湃新闻 198 0
核心提示:5月,南繁收获季已进入尾声,此时又传来了新的喜讯:三亚“杂交水稻年亩产4000斤高产技术集成项目”首季测产在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崖州基地进行,经专家组测算,首季种植的杂交水稻平均亩产843.6公斤,实现新突

5月,南繁收获季已进入尾声,此时又传来了新的喜讯:三亚“杂交水稻年亩产4000斤高产技术集成项目”首季测产在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崖州基地进行,经专家组测算,首季种植的杂交水稻平均亩产843.6公斤,实现新突破。

 

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外景。


科研人员在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开展种苗培育工作。



攻关种源“卡脖子”难题,打造中国种子“芯片”,攻关杂交水稻年亩产4000斤是端稳中国“饭碗”的又一个基础。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考察时强调,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还指出,海南热带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十分宝贵。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国家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近年来,三亚牢记总书记嘱托,聚焦南繁科技城建设、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发展及南繁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打造“南繁硅谷”。

南繁繁育“中国种”

海南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种子繁育基地,每年冬春季节,数以千计的科学家、技术员从全国各地聚集到这里育种、制种。深耕南繁,培育种子,一粒小小的种子,让一批又一批科研工作者为之“着迷”。

上世纪70年代,袁隆平院士团队在三亚进行南繁育种时发现的一株野生水稻,打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突破口,为端稳中国“饭碗”奠定了基础。

立夏时节的三亚,炙热的阳光洒在大地上,再加上地表反射的温度,人在地里干活,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被誉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的李登海已经70多岁了,但他依然和年轻人一样每天下地几个小时,带领大家授粉,观察玉米根系、叶片、籽粒长势等。

这些年,坚持育繁推一体化,李登海创办的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海南多地建立育种基地,在新疆、甘肃、宁夏、山东布局种子生产加工基地,同时不断完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化服务,加快新品种推广。南繁几十年,李登海培育的紧凑型高产玉米新品种,累计推广约14亿亩。

“亩产量从700公斤提高到1000公斤用了10年,亩产量从1000公斤提高到1500公斤用了15年,争取再用10年时间,将玉米亩产量提高到2000公斤。届时,相当于一亩玉米就可养活5个中国人。”李登海立下新的目标,加速培育新品种促增产增效,助力打赢种业“翻身仗”。

为了追求更高产的玉米种子,87岁的著名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守着玉米地在三亚度过了近60个春天。半个多世纪来,程相文在南繁基地陪伴一茬又一茬玉米成熟收获,同团队一起先后选育出39个玉米新品种,其中“浚单”“永优”等品种,已在全国累计推广种植5亿多亩。

水稻、玉米、大豆、棉花……三亚地处北纬18度,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日照时长达2534小时,是培育和推广热带优异果蔬种植的理想之地、得天独厚的“温室大棚”。科技人员在这片热土上种下希望,收获累累硕果。

据统计,近年来,每年有来自全国29个省份超800家科研单位、种子企业,8000多名科研人员在海南从事南繁工作,每年有超过300万份的育种材料及品种进入南繁区。累计超过2万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南繁加代、繁育,占到全国育成新品种的70%以上。三亚、陵水、乐东三市县逐步成为全国最大的南繁育种基地,被称之为“中国种业硅谷”。

合力打造“中国芯”

攥紧农业“芯片”,不是一个人的“英雄梦”,而是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的追求。

2022年4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指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农业科研工作者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拿出十年磨一剑的劲头,勇攀农业科技高峰。

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也是农业的“芯片”。近年来,三亚牢记嘱托,把握海南自贸港建设战略机遇,依托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便利条件,发挥特色优势、强化科技赋能,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

全世界棉属一共有52个棉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海南科研中心国家种质三亚野生棉圃里就保存着43个野生棉种,是我国棉花科研人员最便捷的材料库;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在天然橡胶等热带作物、谷子等作物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及基因编辑技术,以及南繁育种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南创新研究院选育出适宜深远海养殖的卵形鲳鲹速生优质新品种(系),有效拓展了养殖空间,推动了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在种业科技创新、南繁育种制种和引进世界同纬度地区热带果蔬品种等方面,三亚不断把自贸港政策制度优势和“南繁硅谷”种业科技力量转化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提档升级的强劲动力,通过打造一批新品种展示基地、发布平台和种植基地,推进国内新品种和全球“新奇特优”热带果蔬要素资源聚集,逐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国际化;

三亚南繁研究院率先开展有组织的南繁科技成果转化,组织水稻、蔬菜、西甜瓜的全国展示实验,在设施甜瓜、西瓜、嫁接苗、南苗北育等多个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

三亚引进世界同纬度地区热带水果品种,积极应对RCEP协定正式生效后外来农产品的冲击,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利用南繁成果,通过引进优质新品种,持续提升成果转化,促进三亚市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健康发展……

“发展‘南苗北种’产业,推进南繁北育体系建设。”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小锋说,三亚以南繁为核心,南繁种业应起牵头作用,加强与张掖、新疆、东北等种子产业基地进行制种产业联合,打开“南苗北育”的新渠道,打破以往南繁只育种的界限,育种育苗双管齐下。如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培育的辣椒苗已销售到湖南、四川等地。 

依托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聚焦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应用,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品种,力争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引领,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南繁种业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保障国家重要农产品供给用种安全。

目前,在南繁科技城已集聚了12所高等院校、20多家国内外顶尖的种业科技机构、900多家种子企业、1000多名科技人员、近2000名研究生,将产出大批技术成果。如今,种业从1.0发展到了3.0阶段,南繁已从单纯育种向种业全产业链转变。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原来这些“垃圾食品”含冤多年!是不是垃圾食品,看这三点就足够

上一篇:

推动我国农业科技现代化的五个关键点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712326302@qq.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