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31012552

以农业碳汇价值实现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2024-01-11 河南日报 195 0
核心提示:在“双碳”目标和乡村振兴战略双重加持下,加快开发农业碳汇项目、实现农业碳汇价值对于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深刻把握重大机遇  农业农村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促进农业现代化

在“双碳”目标和乡村振兴战略双重加持下,加快开发农业碳汇项目、实现农业碳汇价值对于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深刻把握重大机遇

  农业农村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促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要求,探索农业碳汇交易机制,研究建立减排固碳和核算论证体系,探索开发茶园果园、沼气、农田等农业碳汇项目。我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作物秸秆禁烧还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为重点深入推进农业减碳增汇,并对农业农村领域碳汇底数和综合效益等进行测算评价。据测算,全省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实现固碳1.7亿吨。仅小麦、玉米和水稻三种粮食作物每年的碳汇规模就高达4946万吨。

  正确认识现实短板

  由于目前农业碳汇价值实现尚处在起步探索阶段,公众认知、技术支撑、市场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显著短板。一是农业碳汇知识普及不够。碳汇交易培训机构缺乏,农业碳汇人才供给不足,相关部门和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碳汇开发的市场前景、基本方法、实现路径、交易规则等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农业碳汇开发技术支撑不足,研究基础薄弱,农业碳汇调查监测、价值核算、经营开发、交易变现等工作推进难度较大。二是农业碳汇监测体系尚未形成。农业碳汇动态化、精准化、数字化的监测体系建设尚未形成,农业碳汇尚未纳入数字建设,农业不同领域碳汇本底调查和储量评估跟进不足。三是农业碳汇市场建设较为滞后。农业碳汇发展主要集中在减排固碳方面,碳汇开发则更多集中在造林碳汇领域,其他领域的监测评价、注册登记、核算认证、项目设计、减排交易、结算规则等尚未形成。此外,开发农业碳汇项目程序复杂、周期长、中间服务成本较高,缺乏有效行业标准与政府投资支持,市场化程度较低,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农业碳汇项目市场供需不平衡。

  加快厘清可行路径

  农业碳汇价值实现是依托政策工具或市场手段等将农业碳汇生产开发系统的社会效益或社会成本转化为私人效益或私人成本的过程,亟须完善政策体系。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把农业碳汇项目开发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统筹部署、前瞻规划、科学谋划。加强政府部门沟通协同。深化省际交流合作。加强农业碳汇资源开发的行业监管,设立农业碳汇综合管理平台,对农业碳汇项目备案、碳汇耕地建设、碳汇数量核定、碳汇认购、碳中和行动等进行有效监管,为农业碳汇项目开发和交易提供全过程服务。二是摸清本底状况。依托数字乡村建设,建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农业碳汇动态监测网络,通过数字赋能推动农业碳汇发展。以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为契机,对农业碳汇资源进行系统调查。组织专业力量,研究制定农业碳汇监测、分析、评价和核算的标准与方法体系。发展第三方评估认证机构,提升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农业碳汇项目的认证、核算及评估水平,推动农业碳汇核查体系的发展完善。三是开发碳汇项目。抢抓CCER重启战略机遇,建立农业碳汇大数据中心,统一收集、权威发布碳汇数据,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碳交易提供支持。立足农业功能布局,按照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原则,选择若干试点,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项目,因地制宜开发不同类型农业碳汇项目,探索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作物秸秆综合循环利用、畜牧业绿色发展、农业生物质能源开发等支持碳汇项目建设的机制。四是强化科技支撑。以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为重点,增强农田土壤固碳能力,推广应用固碳能力强的作物和优良品种,改进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提升有效还田率。开展计量监测、项目开发和市场交易等能力培训,夯实农业碳汇科技人才基础。鼓励相关高校开设碳中和与农林固碳减排微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碳中和应用研究型人才和管理人才。依托高校科研院所,联动龙头企业,推动绿色低碳农业科技联合攻关、人才协同培养,加强农业碳汇基础科学研究。五是健全政策体系。探索建立农业碳票、农产品碳标签机制,创新农业碳汇储蓄、碳汇期货、碳汇信用贷款等新型农业碳汇金融产品。设立农业碳汇发展专项基金,加大各地农业碳汇的财政奖励补贴力度,激发市场活力,鼓励更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户参与农业碳汇发展。通过发放消费券、税收减免等,鼓励碳排放企业、大型活动组织者、社会公众等通过购买农业碳汇履行社会责任,引导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农业碳汇发展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原来这些“垃圾食品”含冤多年!是不是垃圾食品,看这三点就足够

上一篇:

王清宪赴怀远县调研现代设施农业、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情况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712326302@qq.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