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31012552

食品知假买假,别让维权跑偏

   2023-12-01 广州日报 162 0
核心提示:最高人民法院11月30日发布了4件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典型案例,回应了“知假买假”是否受支持等社会热点话题,明确和统一了裁判规则。同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11月30日发布了4件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典型案例,回应了“知假买假”是否受支持等社会热点话题,明确和统一了裁判规则。同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11月30日人民日报客户端)

  在食品领域,我们通常把购买者知道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仍然购买并进行维权的行为称为“知假买假”。食品知假买假能否“退一赔十”?这个问题争议已久。譬如,在具体实践中,个别地方不受理知假买假投诉举报,把民间打假等同于“假打索赔”,甚至以“麻烦制造者”或“恶意投诉”相待。然而,也不乏民间打假人获得网友支持,被视为“打假斗士”“维权先锋”。

  “知假买假”为何会惹争议?问题主要在于消费者维权动机的认定。换句话说,维权也应正当、合理。这个标准如何判定呢?这次最高法发布的典型案例,说得很明白。举个例子,小沙支付516元在网上购买30盒“黄芪薏米饼干”,签收发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又陆续分三次购买200盒,四次总计付款4176元。之后,他起诉请求经营者退还价款,十倍赔偿41760元。结果是,法院仅部分支持了原告惩罚性赔偿的诉求。他首次购买的30盒饼干,符合合理生活消费需要,据此确定惩罚性赔偿金为5160元,后来明知产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又超出生活消费需要而加购的部分,诉求则未被支持。可见,典型案例坚持客观标准,在合理生活消费需要范围内支持“退一赔十”的惩罚性赔偿请求。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墙面油渍多、食品储存不当…泰安这家店上榜食品安全黑榜!

上一篇:

“科目三”风行火锅店 几家欢喜几家愁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712326302@qq.com
0相关评论